目前,沉迷網絡的中小學生雖然不甚普遍,但中小學生一旦沉迷網絡或網絡成癮,其危害非常巨大。許多沉迷網絡游戲的學生厭學、逃學甚至違法犯罪,這些學生一旦被制止與網絡的聯系,他們往往采取極端行為對抗教師、父母,甚至以死相逼。結合教育部新近印發的《關于做好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對于在學校層面如何預防學生沉迷網絡,有三點想法。
一、防微杜漸,預防遠比矯正重要
分析一些中小學生沉迷網絡的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其中不少都是家長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造成的。有些家長自己也是“手機控”“低頭族”,一有空閑,手機、電腦平板就不離手。孩子還在幼年時期,家長為了讓淘氣、頑皮的孩子安靜下來,不打擾自己,常常用游戲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給孩子一個手機,讓其玩游戲。還有些家長把玩網絡游戲作為獎勵、激勵孩子的手段。面對這些不良的管教方式,很多家長不以為然,認為孩子玩一會兒手機并無大礙。
為了讓這類家長意識到沉迷網絡“小病不治大病難醫”的危害性,我校從幼小銜接入手,經常組織教師到附近的幼兒園,給家長宣講“小學生沉迷網絡”的典型案例。每年六月至次年六月,學校都要組織一年級新生家長參加“家長學校十講”的專題活動。這十講中,有許多引導家長重視電子產品和網絡游戲危害防范的內容。學校用《扁鵲治病》的故事勸告家長,幼兒園里的孩子、低年級的小學生即便非常癡迷玩游戲,也很容易干預和矯正,而這種不良習慣一旦帶入小學高年級和初中,想要干預就很困難了。我們講述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就是希望家長將來不做一名和網絡搶孩子的無奈、后悔的家長,要從現在開始,用健康的教育方式陪伴孩子成長。從孩子上幼兒園、小學開始,學校就對家長進行相關工作的指導,將預防做在前面,這樣就會減少矯正的苦惱。
二、充實生活,在孩子心間種一方金燦燦的稻田
一些學生走上沉迷網絡、手游之路,還與其成長環境有關。有些家長忙于生計,無暇照顧孩子,為了方便與孩子聯系,過早給孩子配備智能手機;有些家長,把孩子丟給隔代長輩照顧,老人容易對孩子溺愛;有些家長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兒童,用于與父母聯系的智能手機就成了他們消遣閑暇時光的重要“伙伴”,孩子處于管教失控狀態。而手機就成了填補這些孩子現實生活無聊、無趣、孤獨和寂寞的工具。事實上,生活無聊、心理空虛,再加上學業上的挫敗感,這些都會使中小學生把注意力轉向虛擬的網絡世界去尋找刺激、填補空虛。
中小學生的內心世界,猶如一片廣闊的田野。要讓這片廣闊的田野不長雜草,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為他們種上一片金燦燦的稻田,讓雜草沒地方生長。家長、學校和社會要加強溝通與合作,指導中小學生科學、合理、有意義地用好閑暇時光。第一,用優秀書籍、影視作品填補孩子空虛的內心世界。推薦中小學生觀看《開講啦》《中國詩詞大會》《感動中國》等優秀電視電影作品,用優秀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為孩子們營造一方潔凈的天地,潤澤他們的心靈,充盈他們的內心世界,提高他們對網絡游戲等的免疫力。我校長期以來,一直把親子影院、觀看優秀電視節目作為一項工程,每周都會向學生及其家長推薦相關內容,提供觀看渠道,收到良好效果。第二,帶領中小學生走進自然,讓他們的閑暇時光多在戶外度過。我校長期以來,經常依托班級家委會規劃各班學生的周末親子活動,鼓勵學生從校外培訓班和家庭里走出來,走進大自然。中小學生與伙伴們多聚在一起了,沉迷網絡的現象自然就減少了。
騰訊視頻官方版 | 45.34MB
愛奇藝視頻官方正式版 | 35.10MB
暴風影音最新版下載 | 50.3MB
酷狗音樂2022下載 | 3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