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與豆瓣的區別 豆瓣與知乎哪一個好
發表時間:2024-02-28 來源:明輝站整理相關軟件相關文章人氣:
[摘要]知乎和豆瓣的區別:結合這段時間社區推廣經驗,對zhidao,zhihu,douban三個社區談談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主要考慮社區的定位及規則功能的差異性,考慮留學領域推廣各個社區的優劣勢。社區定位首先看下這三個社區的定位,以下分別用一句話來說明三個社區的定位(均摘自百度百科)。zhidao:&...
知乎和豆瓣的區別:
結合這段時間社區推廣經驗,對zhidao,zhihu,douban三個社區談談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主要考慮社區的定位及規則功能的差異性,考慮留學領域推廣各個社區的優劣勢。

社區定位
首先看下這三個社區的定位,以下分別用一句話來說明三個社區的定位(均摘自百度百科)。
zhidao:“百度知道”,是用戶自己根據具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通過積分獎勵機制發動其他用戶,來解決該問題的搜索模式。
zhihu:知乎是一個真實的網絡問答社區,社區氛圍友好與理性,連接各行各業的精英。用戶分享著彼此的專業知識、經驗和見解,為中文互聯網源源不斷地提供高質量的信息。
douban:豆瓣表面上看是一個評論(書評、影評、樂評)網站,但實際上它卻提供了書目推薦和以共同興趣交友等多種服務功能,它更像一個集BLOG、交友、小組、收藏于一體的新型社區網絡。
由于三個社區定位,即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也具有較大的差異。因此社區的人群劃分也存在異同,直接導致針對樂學島留學社區推廣存在差異性。
百度知道解決問題的搜索模式,導致問題列表只提供最新的十頁問題,其他問題需要自己通過關鍵詞搜索。這種搜索形式的匹配度及廣度便成了百度知道的優勢。知乎連接的是行業精英,分享專業知識和見解,決定著知乎得到的答案比知道的回答更加深刻,答案的形式也是更多的觀點列表形式,贊的功能設計讓答案由高到低排序。
相對百度知道,知乎的優勢在于深度。豆瓣社區主打評論(書評、影評、樂評),讓用戶在小組(主要形式之一)中分享各自觀點,這里人群更加文藝。這也直接導致其他領域用戶活躍度低,推廣成本效益比低。以上幾點是結合定義,推廣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下面具體結合各自社區功能規則的異同,更深入詳細講解。主要包括:話題小組形式、社區大V、個人小站、線上線下活動、推廣限制等方面討論。
話題小組
相似功能:豆瓣小組/知乎話題/百度知道問題分類
豆瓣小組:豆瓣主要推廣方式。小組成員可以在小組內進行討論,由小組管理員管理小組帖子。因此,自己建立的小組可以發廣告鏈接信息,包括鏈接、視頻、圖片。
不足:
1、用戶活躍度很低。一天豆瓣所有小組的更新帖只有一二十條,我周五發帖,周日晚上發帖內容依舊在豆瓣小組首頁展示。留學領域,排名靠前的活躍小組豆瓣留學,已經有近兩個月沒有更新內容。我們建立的小組“留學”(名稱申請是唯一,這個名稱在這個領域應該能帶來一定的訪問量),從豆瓣提供的小組數據統計結果,幾乎沒有什么訪問量和互動。
2、搜索排序機制不利于推廣。豆瓣搜索小組排序按照活躍度排序,頁面加載方式為瀑布流形式,而非分頁。這意味著,新建小站很難獲得曝光度。除非投遞官方廣告或與豆瓣紅人付費合作。3.豆瓣小組分類不清晰。只有幾個大類,沒有所有小組的詳細分類。
知乎話題:同豆瓣的小組有可比較性。豆瓣小組為問題討論的地方,小組主題為討論的主題。知乎話題為問題的主題,話題標簽下提出不同問題。
分類上,知乎話題同豆瓣小組的不同之處,知乎話題分類層級更分明,有詳細的話題分類樹。知乎話題樹不足之處在于一個話題可能有多個不同領域的父類話題,話題層級有點混亂。
目前,知乎影響較大的是互聯網科技領域,最開始運營的領域。隨著由邀請制用戶到全面開放,領域也逐漸開放。但目前其他領域還未深耕,留學相關問答活躍度較大,留給我們很好的推廣空間。
百度知道問題分類:相對于豆瓣和知乎,知道的問題分類樹形結構最清晰,更方便用戶查找問題。不足之處在于,樹形結構的分類,層級不夠深。百度知道更多問題查找方式在于搜索。同時百度知道留學話題領域活躍度較低。教育/科學—>出國/留學 問題分類下最新的100頁提問,最新留學問題回答很少,基本為零。
綜合來看,知乎話題層級最詳細,查找最方便。唯一不足之處,話題非嚴格樹形結構,對于普通用戶很難理清查找結構。百度的主要優勢在于搜索方便,匹配度高。豆瓣小組優勢在于推廣限制低,適合推廣。不足之處在于活躍度低。
社區大V
豆瓣紅人:大V推廣聯盟,合作需付費,有具體的合作付費清單。目前活躍小組均為豆瓣紅人運營。
知乎大V:一部分大V為某個領域的權威,知乎邀請了開設專欄。另一部分為回答較高質量的回答,獲得較多的贊和關注。知乎大V一般作為邀請回答的對象。這樣也為推廣提供了可能,多發高質量的軟文,獲取更多的贊和關注。每個人都有一個專欄功能,內測兩年依舊未開放。這也讓專欄用戶更加高貴,具有更高話語權。
目前知乎打造的知乎日報等精華內容多來自于專欄內容。同豆瓣紅人比較,知乎推廣可操作的空間更大,更適合推廣。知乎專欄不足之處:沒有知乎專欄頻道,只有一些官方或非官方專欄推薦,不知道哪些用戶是專欄用戶,留學領域目前只看到一個日本留學的專欄用戶。
百度知道大V:知道之星(活動評選)、知道行家(申請認證)。知道之星需要具有較高等級參與評選,名額有限,難以獲得。知道行家認證可以考慮申請企業認證,無需費用,需要提供資質證明以。
不足之處:保證出勤回答率。百度知道沒有單獨行家個人主頁的入口(只有首頁幾個推薦行家可點擊進入),只能通過問答界面點擊用戶頭像進入百度賬號個人主頁,展示所有問答。這樣用戶很難觸達個人回答主頁。
綜合來看,目前三個社區在留學領域均存在較大空白。從留學推廣來說,知乎和百度知道的活躍度較大,打造知乎和百度知道大V可行性較強。知乎持續發高質量的回答及多互動,較容易建立品牌度,同時偶爾可以增加外鏈。
百度知道行家可以申請企業認證,容易建立品牌度。但對回答頻率要求較高,及推廣限制較嚴格。打造豆瓣大V可行性相對較低,但也可以慢慢積累品牌度及外鏈。
個人小站
相似功能:豆瓣小站/知乎專欄/知道行家。除了社區個人空間外,方便整理和展示個人需要展示的信息的類似博客功能。
豆瓣小站:目前,沒有有效的推薦機制,個人的動態無法有效的呈現和曝光。小站全面開放,均可申請。同小組比較,小站可以對內容劃分維度,相當于多個集成多個不同主題的小組。雖然方便了一部分用戶看內容更方便,無需來回切換小組查看關注內容。
從推廣角度,小組活躍度較低,小站就更低了。物以稀為貴,同知乎專欄開放的稀缺性相比,小站的建立就沒那么重要。
知乎專欄:邀請制,更顯專業性,容易建立自己的品牌。沒有單獨的專欄頻道,除了個人主頁可以看到,無法獲知哪些人是專欄用戶。
百度行家:分個人和企業認證。可查看各個領域出勤率前8的用戶。
綜合來看,三個社區對于個人小站形式功能均無有效的推薦機制。從社區的發展來看,可能不希望像微博大V一樣運營,做到資源有效的平衡。因此在社區推廣中,既要善于利用社區各站小站等功能的優勢,又不至于過度依賴。
線上線下活動
豆瓣:熱門活動榜。豆瓣線上線下活動的活躍度相對較高一點,尤其同城活動。后期線下活動的推廣可以考慮結合下豆瓣的活動。
知乎:知乎目前也沒有供用戶推廣的活動,軟文回答形式推廣活動暫且未看到很好的形式。之前推廣廣告文案,即使主題較符合,也有得到其他用戶的贊,依舊被刪帖。
百度知道:知道活動,包括:我們名人活動、團隊活動、商城活動、管理員活動。主要為知道官方活動,知道用戶無法開展自己的活動進行推廣。
綜合來看,豆瓣活動優勢較大,尤其豆瓣同城活動。后期線下活動可以考慮結合豆瓣同城活動,線上線下結合嘗試推廣。目前豆瓣線上活動取得較好的效果,還需考慮與豆瓣大V推廣聯盟付費合作。
推廣限制
豆瓣:豆瓣有自動系統監測,包括廣告和違規內容監測。從發帖情況來看,豆瓣把控制權交給了小組管理員,因此推廣信息通過率很高。
知乎:軟文附帶推廣鏈接一般都能通過。知乎對廣告性回答打擊較嚴厲,目前推廣賬號多次被刪帖,以致后來封號一次。尤其對于新號,發表外鏈被刪帖可能性很大。隨著賬號回答問題和獲贊增多,通過率增加。
百度知道:對于推廣鏈接限制很嚴,基本很難通過。
綜合來看,三個社區對于推廣限制嚴格性由高到低依次為:zhidao>zhihu>douban。
通過以上幾個主要功能的橫向與縱向對比,社區間既有相似性,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優劣勢的不同決定推廣策略的差異。從目前這段時間推廣的思考,知乎推廣的效益成本比最高,前期可考慮重點推廣,建立品牌。當然其他社區也需同步進行,先占個沙發,有策略有重點的進行。
學習教程快速掌握從入門到精通的電腦知識